大降价背后,各家车企的“营销诡辩论”?
2023-03-16今日热门
3月6日,湖北省“东风系”车型的高额政企补贴刷爆社交网络,尤其是雪铁龙C6降价9万、起售价12万的消息更是引发市场震动。随后,30多个品牌参与到这场价格战之中,彻底点燃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
3月6日,湖北省“东风系”车型的高额政企补贴刷爆社交网络,尤其是雪铁龙C6降价9万、起售价12万的消息更是引发市场震动。随后,30多个品牌参与到这场价格战之中,彻底点燃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声势浩大的购车浪潮下,存在部分“浑水摸鱼”的车企,上汽通用雪佛兰就是一个典型品牌。
3月8日,雪佛兰紧跟雪铁龙步伐,加入降价大军,补贴金额从2 -7万元不等。其中,补贴最高的车型是开拓者,金额达到7万元,看上去是一个很高的幅度。
但实际上,由于销量不高,开拓者一直在降价,平时优惠的金额和此次补贴幅度相差无几,且另外五款参与补贴的车型价格与平日里的购车价更是一般无二。因此,诸如雪佛兰这样的品牌,所谓的“补贴优惠“,只是把终端优惠放到了明面上,来蹭一波“湖北补贴”的热度罢了。
比起销量常年不济的雪佛兰之流,“BBA”等豪华品牌的降价行为显然更受消费者关注。
比如,奔驰近日被曝出针对北京开展促销,降价幅度超11万元,其中奔驰C级优惠后售价只要21万元,奔驰E级的价格已下探到33万元左右。
对此,北京多家奔驰4S店表示:“高额优惠幅度并不属实。”网上谣传的11万优惠并不全是现金优惠,而是把购置税、保险、置换补贴、金融补贴、二手车政策以及大客户政策等算在一起,个别店铺可能会有几千块的到店优惠差距,但整体上消费者付出的终端购车价和指导价差别不大。
换句话说,“降价11万”只是一个文字游戏。奔驰作为国内畅销豪华车之一,总体供应量和需求量是匹配的,经销商手里奔驰车的数量和实际交付订单量差距不是特别大。因此,奔驰没有降价驱动力,其价格体系也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继东风系车型吃到第一波红利、BBA轮番登上热搜后,不甘示弱的丰田紧接着在官方抖音直播间推出了“买bZ4X送威驰”的活动。
不过,与大多数品牌一样,丰田“买一送一”的优惠活动只是一个营销策略。目前,该4S店为活动准备的2台威驰已经全部送出,“买bZ4X送威驰”的活动也已结束。当下购买丰田bZ4X车型的优惠政策,是优惠5到6万元,仍属正常优惠范畴。
显然,在本次汽车“价格战“持续拉响的过程中,由于各品牌降价时间相近,且小道消息充斥社交网络,使得信息环境愈发真假难辨,造成了一种“凡是参与此次补贴的汽车品牌均在大幅降价”的假象。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汽车降价幅度当然是越高越好。但从车企的角度来看,盲目降价竞争十分不利于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就短期而言,“降价换量“会使二季度销量增长,但同时也透支了三季度甚至四季度的销量。就长期而言,一旦降价幅度过高,极易影响品牌定位和产品体系,而市场是不可逆的,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体系重塑后,将对品牌未来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降价有风险,不降没销量。对于站在十字路口的车企来说,正是考验各家品牌策略的关键时刻。
值得注意的是,声势浩大的购车浪潮下,存在部分“浑水摸鱼”的车企,上汽通用雪佛兰就是一个典型品牌。
3月8日,雪佛兰紧跟雪铁龙步伐,加入降价大军,补贴金额从2 -7万元不等。其中,补贴最高的车型是开拓者,金额达到7万元,看上去是一个很高的幅度。
但实际上,由于销量不高,开拓者一直在降价,平时优惠的金额和此次补贴幅度相差无几,且另外五款参与补贴的车型价格与平日里的购车价更是一般无二。因此,诸如雪佛兰这样的品牌,所谓的“补贴优惠“,只是把终端优惠放到了明面上,来蹭一波“湖北补贴”的热度罢了。
比起销量常年不济的雪佛兰之流,“BBA”等豪华品牌的降价行为显然更受消费者关注。
比如,奔驰近日被曝出针对北京开展促销,降价幅度超11万元,其中奔驰C级优惠后售价只要21万元,奔驰E级的价格已下探到33万元左右。
对此,北京多家奔驰4S店表示:“高额优惠幅度并不属实。”网上谣传的11万优惠并不全是现金优惠,而是把购置税、保险、置换补贴、金融补贴、二手车政策以及大客户政策等算在一起,个别店铺可能会有几千块的到店优惠差距,但整体上消费者付出的终端购车价和指导价差别不大。
换句话说,“降价11万”只是一个文字游戏。奔驰作为国内畅销豪华车之一,总体供应量和需求量是匹配的,经销商手里奔驰车的数量和实际交付订单量差距不是特别大。因此,奔驰没有降价驱动力,其价格体系也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继东风系车型吃到第一波红利、BBA轮番登上热搜后,不甘示弱的丰田紧接着在官方抖音直播间推出了“买bZ4X送威驰”的活动。
不过,与大多数品牌一样,丰田“买一送一”的优惠活动只是一个营销策略。目前,该4S店为活动准备的2台威驰已经全部送出,“买bZ4X送威驰”的活动也已结束。当下购买丰田bZ4X车型的优惠政策,是优惠5到6万元,仍属正常优惠范畴。
显然,在本次汽车“价格战“持续拉响的过程中,由于各品牌降价时间相近,且小道消息充斥社交网络,使得信息环境愈发真假难辨,造成了一种“凡是参与此次补贴的汽车品牌均在大幅降价”的假象。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汽车降价幅度当然是越高越好。但从车企的角度来看,盲目降价竞争十分不利于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就短期而言,“降价换量“会使二季度销量增长,但同时也透支了三季度甚至四季度的销量。就长期而言,一旦降价幅度过高,极易影响品牌定位和产品体系,而市场是不可逆的,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体系重塑后,将对品牌未来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降价有风险,不降没销量。对于站在十字路口的车企来说,正是考验各家品牌策略的关键时刻。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