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借势海报同质成灾,这个七夕品牌营销还能怎么做?
2022-06-27营销方案
一年一度的七夕来啦!每当节假日来临,品牌往往都要想方设法做借势营销。
一年一度的七夕来啦!每当节假日来临,品牌往往都要想方设法做借势营销。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品牌的加入,节日借势已经变成品牌营销大战,变成了商家们的狂欢,掐指一算,今晚肯定有一群人在加班。
当然,消费者也早已锻炼出对品牌营销的敏锐嗅觉,不论是单张海报、H5还是长图文,他们不再对普通的借势营销感冒,甚至可能有抵触情绪,所以如何做出差异化营销,吸引消费者至关重要。
一、不管什么节日,都是品牌营销推广的必争之地
进入信息时代,富有特色的节日营销是占据舆论阵地,吸引公众眼球的最佳方式之一。
节日本身是一个超强IP,自带极大的流量,可以成为品牌的超级符号,与品牌营销活动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树立品牌良好形象,有助于消费者记忆。
而借势里最常做的就是海报,海报文案最容易的就是利用“谐音梗”。所以,每当有节日或有热点事件,就能炸出一堆用谐音做海报借势的。
用得好可以“一语双关”
例如:宝马新春广告:Bà Mā Wǒ,“年”在一起!
新年的全家团圆之际,宝马用品牌logo“Bà Mā Wǒ”与家人黏在一起。
知乎x南方黑芝麻:嘿,知妈乎诶=黑芝麻糊
知乎和南方黑芝麻糊联名推出限量款的芝麻糊,作为母亲节献礼,同时也宣传知乎新推出的「新手妈妈」栏目。
杜蕾斯:防艾你了没
在世界艾滋病日之际,杜蕾斯推出宣传片,以谐音梗「妨碍你了没」来宣传防艾知识,呼吁大众积极参与到防艾运动中来。
当然,如果玩得不好就可能变成谐音梗重灾区。
比如你看端午节,“粽”多品牌玩起了谐音梗。
还有,你看借势高考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谐音用得好是新鲜另类有趣,反之的翻车现场也犹如“车祸集结点”,真的会扣钱。
谐音梗有它的优势,能够降低大家的理解难度,容易讨巧,适合social文案。
但强行用谐音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一味追求谐音梗的效果,或者长久形成思维定势,就本末倒置了。
二、想要在节日营销大战中脱颖而出?你得记住这三点
每逢节日,都是一出品牌的“节日情感大戏”。在中国市场,消费者普遍具有根深蒂固的节日购物习惯,所以节日营销要做,但不能随便做。
掌握以下3点,让品牌在节日营销大战中更出彩。
01掌握节日属性与品牌关联度
好的借势往往都有一个重要特点,能够在节日与和品牌之间,找到一个交叉点,让两者建立内在的关联,即找到节日与产品共性,将二者巧妙融合。
#Prada臻爱之礼#,特别的礼物为你呈现,在迷离而静谧的气氛中,包裹着暧昧气息。
Prada普拉达借助品牌代言人蔡徐坤的形象,通过图片和创意短片两种形式探讨礼物的概念,并在抖音发布互动挑战,蔡徐坤还特别为七夕营销创作歌曲《You Know What I Want》。
品牌只有巧妙抓取到产品和节日的共同点,才能让消费者在热闹之后留下对品牌独有的记忆亮点与认知提升。
02、品牌活动能够引发消费者互动
为了寻求节日参与感,用户往往会更加主动的去参与各种庆祝节日的活动。这时候,品牌再去做营销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年七夕,星巴克在微博发起#七夕不醉情书#活动,邀请用户发表原创七夕不醉情书/情诗/情歌/情话参与话题,就有机会获得啤酒风味绵云拿铁。
网友纷纷开始带话题参与创作、转发,在多个社交平台同时进行。不管是评论、转发、还是分享、讨论,都可以增强粉丝的黏性,加深品牌印象,夸大品牌的曝光率。
所以说品牌借势不如造势或者先借势再造势,当品牌借势活动能够吸引用户自发参与进来,就能产生一分为二,达到裂变式增长的效果。
03、品牌能引起用户情感共鸣
大部分沿袭至今的节日,都有较为深厚的文化或情感内核。它们之所以吸引人,不仅仅在于假期或消费热潮,更在于它们自身承载的某种情感或祝福。
凯迪拉克的#周也马闻远七夕心动大片#,本以为是简单的男女主邂逅,结果是从戏里到戏外,两人再续前缘,谁看了不心动呢!
因此,与节日相关的内容具有天然的情感优势,更容易引发用户的共鸣,而情感上的共鸣是最有效的营销手段之一。
它可以拉近节日与用户的距离,让用户找到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建立信任关系。
结语
每逢节日,品牌人都在想破脑袋出创意,尝试各种各样全方位立体化营销打法。
节日给人们提供了消费的机会,也给了品牌提升影响力的机会。不过,节日营销的市场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很多品牌早早就开始筹备营销企划,提前一个月预热发售。
要想节日营销做成功,就必须深入洞察用户的消费心理、偏好程度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另外,真正能赢的从来不是数字,品牌人更要关注数字背后的品牌理念。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品牌的加入,节日借势已经变成品牌营销大战,变成了商家们的狂欢,掐指一算,今晚肯定有一群人在加班。
当然,消费者也早已锻炼出对品牌营销的敏锐嗅觉,不论是单张海报、H5还是长图文,他们不再对普通的借势营销感冒,甚至可能有抵触情绪,所以如何做出差异化营销,吸引消费者至关重要。
一、不管什么节日,都是品牌营销推广的必争之地
进入信息时代,富有特色的节日营销是占据舆论阵地,吸引公众眼球的最佳方式之一。
节日本身是一个超强IP,自带极大的流量,可以成为品牌的超级符号,与品牌营销活动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树立品牌良好形象,有助于消费者记忆。
而借势里最常做的就是海报,海报文案最容易的就是利用“谐音梗”。所以,每当有节日或有热点事件,就能炸出一堆用谐音做海报借势的。
用得好可以“一语双关”
例如:宝马新春广告:Bà Mā Wǒ,“年”在一起!
新年的全家团圆之际,宝马用品牌logo“Bà Mā Wǒ”与家人黏在一起。
知乎x南方黑芝麻:嘿,知妈乎诶=黑芝麻糊
知乎和南方黑芝麻糊联名推出限量款的芝麻糊,作为母亲节献礼,同时也宣传知乎新推出的「新手妈妈」栏目。
杜蕾斯:防艾你了没
在世界艾滋病日之际,杜蕾斯推出宣传片,以谐音梗「妨碍你了没」来宣传防艾知识,呼吁大众积极参与到防艾运动中来。
当然,如果玩得不好就可能变成谐音梗重灾区。
比如你看端午节,“粽”多品牌玩起了谐音梗。
还有,你看借势高考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谐音用得好是新鲜另类有趣,反之的翻车现场也犹如“车祸集结点”,真的会扣钱。
谐音梗有它的优势,能够降低大家的理解难度,容易讨巧,适合social文案。
但强行用谐音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一味追求谐音梗的效果,或者长久形成思维定势,就本末倒置了。
二、想要在节日营销大战中脱颖而出?你得记住这三点
每逢节日,都是一出品牌的“节日情感大戏”。在中国市场,消费者普遍具有根深蒂固的节日购物习惯,所以节日营销要做,但不能随便做。
掌握以下3点,让品牌在节日营销大战中更出彩。
01掌握节日属性与品牌关联度
好的借势往往都有一个重要特点,能够在节日与和品牌之间,找到一个交叉点,让两者建立内在的关联,即找到节日与产品共性,将二者巧妙融合。
#Prada臻爱之礼#,特别的礼物为你呈现,在迷离而静谧的气氛中,包裹着暧昧气息。
Prada普拉达借助品牌代言人蔡徐坤的形象,通过图片和创意短片两种形式探讨礼物的概念,并在抖音发布互动挑战,蔡徐坤还特别为七夕营销创作歌曲《You Know What I Want》。
品牌只有巧妙抓取到产品和节日的共同点,才能让消费者在热闹之后留下对品牌独有的记忆亮点与认知提升。
02、品牌活动能够引发消费者互动
为了寻求节日参与感,用户往往会更加主动的去参与各种庆祝节日的活动。这时候,品牌再去做营销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年七夕,星巴克在微博发起#七夕不醉情书#活动,邀请用户发表原创七夕不醉情书/情诗/情歌/情话参与话题,就有机会获得啤酒风味绵云拿铁。
网友纷纷开始带话题参与创作、转发,在多个社交平台同时进行。不管是评论、转发、还是分享、讨论,都可以增强粉丝的黏性,加深品牌印象,夸大品牌的曝光率。
所以说品牌借势不如造势或者先借势再造势,当品牌借势活动能够吸引用户自发参与进来,就能产生一分为二,达到裂变式增长的效果。
03、品牌能引起用户情感共鸣
大部分沿袭至今的节日,都有较为深厚的文化或情感内核。它们之所以吸引人,不仅仅在于假期或消费热潮,更在于它们自身承载的某种情感或祝福。
凯迪拉克的#周也马闻远七夕心动大片#,本以为是简单的男女主邂逅,结果是从戏里到戏外,两人再续前缘,谁看了不心动呢!
因此,与节日相关的内容具有天然的情感优势,更容易引发用户的共鸣,而情感上的共鸣是最有效的营销手段之一。
它可以拉近节日与用户的距离,让用户找到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建立信任关系。
结语
每逢节日,品牌人都在想破脑袋出创意,尝试各种各样全方位立体化营销打法。
节日给人们提供了消费的机会,也给了品牌提升影响力的机会。不过,节日营销的市场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很多品牌早早就开始筹备营销企划,提前一个月预热发售。
要想节日营销做成功,就必须深入洞察用户的消费心理、偏好程度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另外,真正能赢的从来不是数字,品牌人更要关注数字背后的品牌理念。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