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演技烂,就别让配音背锅了吧……!
2020-11-12今日热门
所以,偶尔有配音声线不贴合演员脸也是情有可原,问题是现在许多年轻演员演技根本不OK,哪怕配音老师情感很饱满,但演员的表情动作却总是跟不上……
所以,偶尔有配音声线不贴合演员脸也是情有可原,问题是现在许多年轻演员演技根本不OK,哪怕配音老师情感很饱满,但演员的表情动作却总是跟不上……
又扑了一部剧,唐嫣的《燕云台》,播出后豆瓣评分五分不到。
很多人看了一点,一时间竟然分不清到底是剧情太差看不下去,还是因为配音太出戏想要关屏幕。
但这些年,国产剧演员因为配音“出戏”,也要成为槽点了。
《燕云台》整个跨度真的是特别大,差不多描绘了萧太后的一生,从少女时代到少妇再到老妪,经历过人生中的一些重大变故。
经历了这么多波折,声音还始终坚持“纯净如初”,也是难得。
类似的,杨幂霍建华主演的《筑梦情缘》,因为配音没少被诟病。
杨幂饰演的傅函君明明是独立的新时代女强人,结果她一开口,无比嗲,一会让人觉得很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桃花,一会又让人觉得正在看《楚乔传》,还有人以为是《一起来看流星雨》中的“楚雨荨”。
虽然杨幂台词也不算多深厚,但配音更失去了一部分真实感,大家就多了一个弃剧的理由。
《你和我的倾城时光》中,周一围演的角色,更因为配音弄得分裂了。
同一个场景,一会用原声说几句,一会又被切换成配音,非常不符合正常的人设,别管周一围演技多好,一下子就垮了。
而李易峰在《麻雀》中的配音,根本和口型对不上,导致他说话和表情总是慢半拍。
还有杨紫,她在《青云志》中明明是高冷的少女角色,结果声音听着却很成熟,还有人跳到《美人心计》那里去了。
本来,配音是为了给角色增彩的,为何却成了拖后腿的呢?
都知道好演员稀缺,其实好的配音演员更是凤毛麟角。
国产剧虽然这几年百花争鸣,但来来回回大家感觉男女主的声音都没什么区别。
偶像剧中的男神一定是边江大大。
甭管是高贵的王子,还是道骨仙风的上仙,准是张杰配的。
自从季冠霖配的甄嬛成功出圈,似乎大女主电视剧的配音就不找别人。
乔诗语更绝,由于声音很甜美,结果差不多一半偶像剧的女主都出自她口。
可以说,“流水的电视剧,铁打的配音演员”,闭上眼好像就是他们四个人反复谈恋爱。
难怪有网友忍不住吐槽道:“10个女主,5个是乔诗语,4个是季冠霖,还有一个要么就是刘校妤,要么就是别人,反正翻来覆去将近10年,荧幕上全是这几个人的声音。”
这是配音容易导致的第二个问题:串戏。好的配音是有辨识度的,但这种辨识度一旦被用得多了,很容易让观众觉得凌乱。
当然,如果配音贴合脸,几个人配都无所谓,毕竟当年《新白娘子传奇》实际上就是三位配音老师支撑起来的。
《三国演义》中陈宫、袁绍、张绣、鲁肃、华佗、费祎等30多个角色的声音都来自李建义老师。
然而,每个人的声音和长相其实是有关系的,高矮胖瘦的声音各有特色。有些演员的声音可能不是那么好听,但和演员的长相却是相配的。
佘诗曼当年被diss鸡仔声,但她嗲嗲的声音和外表其实不违和,只是这声音用来演戏太轻了,需要练习打开嗓子说话才行。
所以,偶尔有配音声线不贴合演员脸也是情有可原,问题是现在许多年轻演员演技根本不OK,哪怕配音老师情感很饱满,但演员的表情动作却总是跟不上……
这才是让观众产生割裂感的原因所在。
既然配音不是万能的,演员也会说普通话,为什么还是要用配音呢?
首先,大部分演员普通话真的不够标准。
《回家的诱惑中》,林品如的扮演者秋瓷炫来自韩国,后来在《演员请就位》里替代退赛唐一菲又重演一次艾莉的李彩桦则是地道的香港人。
一个压根不会说普通话,一个则是非常不标准,如果没有后期配音,非常影响观众的体验感。
其次,一部分演员台词功力明显不够,必须得配音搭救。
《亲爱的热爱的》播出后,李现跟着火了起来,但说实在的,配音真的给他加分不少。
他自身的声线,和韩商言的干净利落之感还是有差别。
在花絮里李现还羡慕杨紫的背词,说她像处理器
还有baby,演技不咋地,台词也拿捏不到位,情感表达非常不充分,只能靠配音了。
配音演员夏磊在《走进替声世界》中提到,有部抗日剧,有个场景是英雄要拿机关枪扫射小日本鬼子。
本来台词应该是挺激情澎湃的,“去死吧,鬼子们”,没想到他们听到的却是,biubiubiubiu……热血沸腾的一部剧,结果变得喜感十足。
还有的演员,明明一个生僻字都没有,却能把台词背得驴唇不对马嘴,错误百出。
譬如说原本的台词是“公了(liao)还是私了(liao)”,演员说出来的却是“公了(le)还是私了(le)?”
可现实的情况是,能自己说台词,已经能算敬业了。早年的香港演员回内地演戏,偶尔也会有些“耍大牌”作风,普通话说不好,就借口台词也不背了,反正有配音。
在《大牌生日会》节目现场,李诚儒就曾爆料过一件陈年旧事。
1998年,他和郑少秋一起合作拍摄内地古装剧《清明上河图》,郑少秋饰演的张择端,李诚儒则饰演张择端曾经的好友陈德彪。
李成儒和郑少秋有大量对手戏,但因为郑少秋不太会说普通话,于是在拍摄过程中,他就用“1、2、3、4……” 这些数字来代替台词。
表情到位了,可李成儒根本不知道对方台词是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往下接,感觉戏根本没法演,气得李成儒不得不拂袖而去。
舒畅、段奕宏、刘涛等演员都表示在拍戏中遇到过“数字先生”、“数字小姐”,这些演员不敬业程度让人咋舌。
王劲松就怒斥过年轻演员把“背好台词”当做值得骄傲的事。
“什么时候我们这个职业成了一个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了,背台词是什么?背台词是你上战场的那支枪,你能告诉我说你到了战壕里没拿枪吗?你多不要脸哪?”
最后,演员轧戏和剧组为了迁就经费,也会采用配音的方式。
现在演员轧戏已经习以为常,一部戏驻扎剧组时间有限,更别提后期配音了,就算有时间配音,明星索要的费用也很惊人,还不如雇佣实惠的配音演员。
那么,配音演员价格多低呢?
据配音演员吴凌云介绍:“刚入行的,大概一集也就100-200元,普通配音大概300多元一集,差距不会特大。”
这几年或许有上调
算下来,一个内地专业配音演员的收入也就和一个普通白领差不多,比起明星们动辄几百万上亿的收入,根本不值一提。
培养一个好配音演员,需要花上十年,而他们的收入,远不够明星拍一部戏片酬的冰山一角。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配音演员仍热爱他们所在的行业,用生命在配音,靠自己的技能给角色增添光彩。
他们在演艺圈里,是值得被人肯定的“视帝视后”。但是,糟糕的演艺圈生态,才造就了“配音出戏”的问题。
一方面,一部分演员台词都说不利索,配音演员就算配得再好,也难逃口型不对“出戏”之嫌;另一边,则是影视剧圈角色的趋同化,总是一窝蜂拍同类角色,相似的戏路找相似的配音演员来配,就容易让人“串戏”。
但最大的问题还是——
剧本、角色不吸引,演员的演技也撑不动场面,观众才会挑剔细节,开始从配音角度找“出戏”点,想想,你演得好,观众首先就看进去了,谁还有心思怼着你口型看?
当年的译制片配音画风夸张,很多人也看得津津有味;TVB配普通话,也一样可以很好看。
所以,剧扑街了,调侃一下配音“出戏”可以,但这锅,编剧、演员多少都要担一份的。
又扑了一部剧,唐嫣的《燕云台》,播出后豆瓣评分五分不到。
很多人看了一点,一时间竟然分不清到底是剧情太差看不下去,还是因为配音太出戏想要关屏幕。
但这些年,国产剧演员因为配音“出戏”,也要成为槽点了。
《燕云台》整个跨度真的是特别大,差不多描绘了萧太后的一生,从少女时代到少妇再到老妪,经历过人生中的一些重大变故。
经历了这么多波折,声音还始终坚持“纯净如初”,也是难得。
类似的,杨幂霍建华主演的《筑梦情缘》,因为配音没少被诟病。
杨幂饰演的傅函君明明是独立的新时代女强人,结果她一开口,无比嗲,一会让人觉得很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桃花,一会又让人觉得正在看《楚乔传》,还有人以为是《一起来看流星雨》中的“楚雨荨”。
虽然杨幂台词也不算多深厚,但配音更失去了一部分真实感,大家就多了一个弃剧的理由。
《你和我的倾城时光》中,周一围演的角色,更因为配音弄得分裂了。
同一个场景,一会用原声说几句,一会又被切换成配音,非常不符合正常的人设,别管周一围演技多好,一下子就垮了。
而李易峰在《麻雀》中的配音,根本和口型对不上,导致他说话和表情总是慢半拍。
还有杨紫,她在《青云志》中明明是高冷的少女角色,结果声音听着却很成熟,还有人跳到《美人心计》那里去了。
本来,配音是为了给角色增彩的,为何却成了拖后腿的呢?
都知道好演员稀缺,其实好的配音演员更是凤毛麟角。
国产剧虽然这几年百花争鸣,但来来回回大家感觉男女主的声音都没什么区别。
偶像剧中的男神一定是边江大大。
甭管是高贵的王子,还是道骨仙风的上仙,准是张杰配的。
自从季冠霖配的甄嬛成功出圈,似乎大女主电视剧的配音就不找别人。
乔诗语更绝,由于声音很甜美,结果差不多一半偶像剧的女主都出自她口。
可以说,“流水的电视剧,铁打的配音演员”,闭上眼好像就是他们四个人反复谈恋爱。
难怪有网友忍不住吐槽道:“10个女主,5个是乔诗语,4个是季冠霖,还有一个要么就是刘校妤,要么就是别人,反正翻来覆去将近10年,荧幕上全是这几个人的声音。”
这是配音容易导致的第二个问题:串戏。好的配音是有辨识度的,但这种辨识度一旦被用得多了,很容易让观众觉得凌乱。
当然,如果配音贴合脸,几个人配都无所谓,毕竟当年《新白娘子传奇》实际上就是三位配音老师支撑起来的。
《三国演义》中陈宫、袁绍、张绣、鲁肃、华佗、费祎等30多个角色的声音都来自李建义老师。
然而,每个人的声音和长相其实是有关系的,高矮胖瘦的声音各有特色。有些演员的声音可能不是那么好听,但和演员的长相却是相配的。
佘诗曼当年被diss鸡仔声,但她嗲嗲的声音和外表其实不违和,只是这声音用来演戏太轻了,需要练习打开嗓子说话才行。
所以,偶尔有配音声线不贴合演员脸也是情有可原,问题是现在许多年轻演员演技根本不OK,哪怕配音老师情感很饱满,但演员的表情动作却总是跟不上……
这才是让观众产生割裂感的原因所在。
既然配音不是万能的,演员也会说普通话,为什么还是要用配音呢?
首先,大部分演员普通话真的不够标准。
《回家的诱惑中》,林品如的扮演者秋瓷炫来自韩国,后来在《演员请就位》里替代退赛唐一菲又重演一次艾莉的李彩桦则是地道的香港人。
一个压根不会说普通话,一个则是非常不标准,如果没有后期配音,非常影响观众的体验感。
其次,一部分演员台词功力明显不够,必须得配音搭救。
《亲爱的热爱的》播出后,李现跟着火了起来,但说实在的,配音真的给他加分不少。
他自身的声线,和韩商言的干净利落之感还是有差别。
在花絮里李现还羡慕杨紫的背词,说她像处理器
还有baby,演技不咋地,台词也拿捏不到位,情感表达非常不充分,只能靠配音了。
配音演员夏磊在《走进替声世界》中提到,有部抗日剧,有个场景是英雄要拿机关枪扫射小日本鬼子。
本来台词应该是挺激情澎湃的,“去死吧,鬼子们”,没想到他们听到的却是,biubiubiubiu……热血沸腾的一部剧,结果变得喜感十足。
还有的演员,明明一个生僻字都没有,却能把台词背得驴唇不对马嘴,错误百出。
譬如说原本的台词是“公了(liao)还是私了(liao)”,演员说出来的却是“公了(le)还是私了(le)?”
可现实的情况是,能自己说台词,已经能算敬业了。早年的香港演员回内地演戏,偶尔也会有些“耍大牌”作风,普通话说不好,就借口台词也不背了,反正有配音。
在《大牌生日会》节目现场,李诚儒就曾爆料过一件陈年旧事。
1998年,他和郑少秋一起合作拍摄内地古装剧《清明上河图》,郑少秋饰演的张择端,李诚儒则饰演张择端曾经的好友陈德彪。
李成儒和郑少秋有大量对手戏,但因为郑少秋不太会说普通话,于是在拍摄过程中,他就用“1、2、3、4……” 这些数字来代替台词。
表情到位了,可李成儒根本不知道对方台词是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往下接,感觉戏根本没法演,气得李成儒不得不拂袖而去。
舒畅、段奕宏、刘涛等演员都表示在拍戏中遇到过“数字先生”、“数字小姐”,这些演员不敬业程度让人咋舌。
王劲松就怒斥过年轻演员把“背好台词”当做值得骄傲的事。
“什么时候我们这个职业成了一个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职业了,背台词是什么?背台词是你上战场的那支枪,你能告诉我说你到了战壕里没拿枪吗?你多不要脸哪?”
最后,演员轧戏和剧组为了迁就经费,也会采用配音的方式。
现在演员轧戏已经习以为常,一部戏驻扎剧组时间有限,更别提后期配音了,就算有时间配音,明星索要的费用也很惊人,还不如雇佣实惠的配音演员。
那么,配音演员价格多低呢?
据配音演员吴凌云介绍:“刚入行的,大概一集也就100-200元,普通配音大概300多元一集,差距不会特大。”
这几年或许有上调
算下来,一个内地专业配音演员的收入也就和一个普通白领差不多,比起明星们动辄几百万上亿的收入,根本不值一提。
培养一个好配音演员,需要花上十年,而他们的收入,远不够明星拍一部戏片酬的冰山一角。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配音演员仍热爱他们所在的行业,用生命在配音,靠自己的技能给角色增添光彩。
他们在演艺圈里,是值得被人肯定的“视帝视后”。但是,糟糕的演艺圈生态,才造就了“配音出戏”的问题。
一方面,一部分演员台词都说不利索,配音演员就算配得再好,也难逃口型不对“出戏”之嫌;另一边,则是影视剧圈角色的趋同化,总是一窝蜂拍同类角色,相似的戏路找相似的配音演员来配,就容易让人“串戏”。
但最大的问题还是——
剧本、角色不吸引,演员的演技也撑不动场面,观众才会挑剔细节,开始从配音角度找“出戏”点,想想,你演得好,观众首先就看进去了,谁还有心思怼着你口型看?
当年的译制片配音画风夸张,很多人也看得津津有味;TVB配普通话,也一样可以很好看。
所以,剧扑街了,调侃一下配音“出戏”可以,但这锅,编剧、演员多少都要担一份的。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