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产品折扣下单

营销日历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营销快讯 > 名家专栏

名家专栏

物道:汉服“抄袭”了韩服吗?

2020-11-27名家专栏
月初“汉服抄袭韩服”一事上了热搜。原是推特上一位中国漫画家,根据古画创作了一组古风服饰,留言区有韩国网友指出,画上的“纱帽和服装是韩国的”“抄袭了韩服设计”“汉服来源于韩服”等言论。

 

月初“汉服抄袭韩服”一事上了热搜。

 

原是推特上一位中国漫画家,根据古画创作了一组古风服饰,留言区有韩国网友指出,画上的“纱帽和服装是韩国的”“抄袭了韩服设计”“汉服来源于韩服”等言论。

 

随之在网上引发热议,一些博主制作视频,普及两国历史与交往,指正是朝鲜服源自汉服,后才发展成自己的体系。

 

▲ 明朝服饰

 

对我们来说,汉服和韩服的起源,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一个有史可查的事实会被人误解?

 

且不谈部分韩国网友的原因。试问十余年前,有多少人认识汉服,现在又有多少人是正眼相看汉服。

 

也许误解的根源,不在于别人,而是我们自己,从未真正认识汉服。

图片|阿乆 ©

 

 

 

关于“汉服抄袭韩服”这件事,我在一篇文章后看到一条评论:“认真你就输了。”

 

接着一位网友回说:“不认真就真的输了。”

 

犹记得2003年,一个叫王乐天的人穿着自己缝制的汉服,在成都逛街,被骂了一路,说穿的是和服。

 

后来一位记者看到,写了一篇报道《汉服重现街头》,大家才知道这不是和服,不是韩服,是汉族人传统服饰——汉服。

 

 

如果不是两个人的认真,至今日或许我们都不知道中国人有汉服。更值得深思的是,我们失去的何止是汉服。

 

南雅在她的服饰研究中说:“每个民族都有族别印记,服饰往往是最可见的部分。”如果一个民族失去她的传统服饰太久,就会失去别人对她的记忆。

 

一些海外生活的华人回忆,他们在国外生活发现自己好像被“边缘”了。穿格子裙是苏格兰人,穿韩服是大韩民族的人,穿和服是日本的大和民族,而我们的汉族好像没有“标记”。


图片|阿乆 ©

 

如果问别人知道中国人穿什么衣服吗?洋装,又或是摇摇头,没见过。

 

民族服饰,就像一张让别人直接认识你的面孔。

 

我们的不认真,失去的不只是一件穿在身上的衣服,而是文化渐渐失落。外人只会知道大唐在日本,大明在韩国,自己文化却不为人知,也不为人了解与喜欢。


图片|阿乆 ©

 

 

 

纪录片《矢志青春》中有一句话:“我们复兴汉服,不是为了回到过去,不是复古,是为了找回我们民族,曾经美丽的东西。”

 

那个美丽的东西或许就叫宋罗。

 

这是一种蚕丝丝织品,《红楼梦》里贾母说:“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

 

但同样因为工艺繁复,传承困难,就成了非遗。后来因为汉服运动,中国装束复原小组用罗做了披帛、花衫,又渐渐被大家认识。


图片1.2|裝束复原 ©

 

还有生活在苏州的秦亚文,前些年用缂丝给自己的汉服绣了一朵花。认识她的读者,便知道中国有一种工艺叫“缂丝”,是一根一根蚕丝织出来的,有花纹,还能千百年不坏。

 

复兴汉服,当然不是要大家都穿,或者当成日常;也不是要大家都来了解这些手工艺,而是借此看见中国人自己的美,手艺之美,布艺之美,色彩之美,妆容之美......


图片|裝束复原 ©

 

唯有有年轻人去关注、学习,手艺人才能凭着手艺有收入,维持生活。手艺不会消失,美才能延续。

 

汉服,穿得上,放得下吗?

 

放不下的始终是我们对美的追求,对美的爱。

 

图片|裝束复原 ©

 

 

 

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是,现在穿汉服出门逛街,不会再被人指是和服,或韩服,甚至成为一种流行。

 

但慢慢地“风气”就变了,偶尔会听到有人说:“现在穿汉服的人,真矫情!”

 

有一个新闻,几位身穿汉服的女孩子去摘茶叶。其实这很正常,因为汉服也有许多常服,窄袖、短袖、裤子,不然古代人怎么下地干活。

 

但偏偏是罗衣大袖,风一起,衣袂飘飘,伸手摘叶的时候,还得一只手挽着衣衫,是不方便的。都说衣要合身,人要合拍。穿着不合适的衣服,自然在别人看了就又造作又矫情。


图片1.2|《鹤唳华亭》

 

汉服,需要融入当下的生活。

 

像山东曲阜祭孔仪式,穿的是“朱子深衣”,一种多用于祭祀的礼服;参加朋友婚宴,可以穿宽大的袍子;日常时候,若要上班工作,可以是窄袖的短衫。

 

虽然不是非要一一固定,但一定是合宜的。

 

当我们正确看待汉服,不是为拍照,也不是为秀,把它当成日常一件衣服的时候,汉服才能自然地存在生活中。

 

图片1.2|阿乆 ©

 

曾听一位汉服推广者说过一句话,她说汉服不过一件衣服,但能由外到内,由浅及深,窥见衣服深处带来的美。

 

唤醒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吸引外人对汉民族的认识,华夏文化在华夏。

 

汉服,始于衣冠,博于达远。

 

只是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做到的,是真正地认识汉服。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