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道师:这股直播带货批判潮愈演愈烈,真的好吗?
2020-06-03名家专栏
一段时间以来,行业密集的掀起一股批判、反思直播带货的潮流,主要的批判维度有以下几种:① 数据注水,交易造假。多家媒体报道,在直播带货的进程中,包括在线观看、订单、打榜等数据,都可以人为的进行造假。造假之风盛行,甚至成为行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一段时间以来,行业密集的掀起一股批判、反思直播带货的潮流,主要的批判维度有以下几种:
① 数据注水,交易造假。多家媒体报道,在直播带货的进程中,包括在线观看、订单、打榜等数据,都可以人为的进行造假。造假之风盛行,甚至成为行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② 股市割韭菜。有不少人认为,一些上市企业找网红直播带货是为了提振股价,进而高位套现离场。近期薇娅和梦洁股份的合作后,多家媒体以“梦洁股份前老板娘割韭菜套现”的角度做了报道,引发了舆论的不满。
③ 耍大牌。一张广为流传的微博截图显示,某主播带货的要求有“合作价格未来三年最低”、“必须给主播10万以上的流量投放”、“主播和6个助理头等舱+5星级酒店待遇”,堪称蛮横耍大牌。
直播带货模式高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各种问题和乱象,我们当然应该就这个行业出现的问题进行批判和反思。
同时我们应该防止过度批判,过度反思,更要避免“为了批判而批判”。
像那张“主播和6个助理头等舱+5星级酒店待遇”的截图,就是典型的为了批判而批判的表现形式。内容未必是真实(至少我所知道的MCN机构中,没有这么提要求的),甚至完全是一个段子,但却引发了广泛的流传,甚至成为很多人批判直播带货乱象的“证据”。
在我看来,一张未经证实的截图能够广泛流传,就是因为它满足了很多人“这个行业就是很乱”的臆想。同时,如此多的人去转发一张未经证实的截图,也说明了这个行业有太多人云亦云的人。
3
批判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让这个行业更好的发展。我们提倡有技术的批判和系统性的批判,而不是流于简单化和庸俗化。
我们不要那种“震惊!80%的主播都刷量造假”、“股价暴涨,高位套现,原因竟然是......”、“你们这些主播,比明星都耍大牌”等吸引眼球式的批判。这种批判只会造就一批批10万+的文章和看客情绪上的高潮,对行业乱象和问题的治理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系统性的批判要防止以偏概全,不能因为有很多主播直播带货造假,就认为造假是这个行业的主旋律,毕竟淘宝直播每年2000亿+、快手电商每年500亿+的交易额,不是依靠刷数据就可以达成。
有技术的批判要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发展逻辑,应该从全链条上考量每个环节的利益交织和痛点。以数据造假为例,如果没有从“产·销·用”一体化的去思考批判,而是一蜂窝的把各种帽子都给主播扣上,只会掩盖了其他参与者的悄然撤退。
理性的批判要抛却“理解能力差、假装有观点、说A却道B”的杠精思维。梦洁股份股票上涨,假装有观点的人看了几篇媒体报道后,再围观类似的直播带货,就会分析出来“你们等着看吧,明天他们家股票开盘大涨,然后高管套现离场”。罗永浩半价卖苹果手机,理解能力差的人没有看到“限量”的前提,上去就说“半价卖iPhone,成本都不够,肯定是有内幕或者产品有问题”。
无论如何,对待新生事物,我们不能“因过否功”。我在6月1日的文章就说过,对于直播带货这个行业,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他的贡献和价值,然后再看它的缺点和不足,直播带货行业的发展贡献远大于问题和乱象。
有人说要提高直播带货门槛,自然行业问题就减少了。我反对这种观点,在我看来,目前直播带货行业所呈现出来的正反两方面的现象,都是因为这个行业的低门槛和大前景造成的。
任何行业都要经历一个“先有了,再变好”的发展过程,如果不保障“先有了”,那么何谈“再变化”。我建议各方面,未来依然要维持直播行业的低门槛,只有让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参与进来,才能让这个行业永葆生机和创造力,才能在发展中解决各种问题。
今年以来,我们的媒体先是一蜂窝的报道直播带货的价值,又转换风口一蜂窝的批判直播带货的乱象。
有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直播带货模式只是转移了价值,并没有创造新的价值”,即便没有直播带货,消费者也会通过其他方式来购物,所以这个行业不会火爆太久。
这个观点的支撑逻辑在于,最近几年伴随着直播带货的火爆,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的增幅反而比过去几年都放缓了。
这个逻辑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它没有考虑到,如果不是因为有直播带货,以及其他创新的服务和模式,电商行业的增幅将会变得更慢。另外,这几年电商增幅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基数太大了,自然给人感知上发展大幅度放缓。
这两年,我在黄土高原的广大农村地区走访时,经常能看到在田间地头直播+带货的农民,农民伯伯一边耕种或者收获,一边把当地的特产美物、风土人情、饮食习惯介绍出去,直播过程中拉家常和买家观众交朋友,然后把产品销售出去。
仅仅就我的观察看来,直播带货已经助推了无数的乡村乡民脱贫致富。比如我经常提到的临县农民王小帮,这两年通过直播等创新的方式,带动乡亲们把农产品上行到互联网平台,推广到祖国大地,进而带来切切实实的收益。这样的案例在我过去的文章中俯拾皆是,怎么能说这个行业只是转移价值,而不是创造价值呢。
写在最后:我还是那句话,直播电商正在成为刚需,在疫情过去之后这种模式还会高速发展,并且成为推动中国电子商务甚至说中国新经济继续增长的一个新火车头。对待这个行业,我们要理性的批评,而不是以10万+为出发点进行博眼球式的批判。
PS:本文作者丁道师,现已在蜻蜓FM开通《丁道师杂谈》频道,欢迎大家点击原文链接,收听音频版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