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文案TOPYS:千年以来,咖啡是如何让人们有精神的?
对于有手机有游戏有工作的都市人来说,大清早很难不浑浑噩噩。无意识按掉闹钟,无意识洗漱,无意识挤上地铁,直到一杯咖啡出现在面前。
无数香气分子通过嗅觉点燃了神经末梢,精神的小火花噼里啪啦,在脑海中一路风驰电掣。然后五感忽然打开,身心积压着困倦的尘埃被涤荡一空,浑身上下开始散发出打工人的精神气儿。
打工人的血液里流淌的是咖啡,诚不我欺。
对于咖啡成瘾者来说,咖啡是一杯提神的饮品,是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总合,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生活方式本身。
这种味道浓郁的深色饮料,是从何时起进入人类的生活起居,担负起叫醒我们混沌脑袋的重任的?
看!埃塞俄比亚高原上
有几只很有精神的山羊
有关咖啡的起源传说有很多,但是最为人熟知的,大概要数埃塞俄比亚牧羊人的故事了。
故事的内容有模有样。相传在公元6世纪,阿拉伯牧羊人Kaldi发现自家山羊大半夜还在蹦来跳去,而这些精神小羊,都吃过一种红色的果实:
©wiki
好奇的牧羊人也尝了尝,顿时感到精神焕发。之后这种神奇的果实就成为了当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有人生病或体力不济时,就将果实烘焙后熬成汤汁饮用,帮助恢复精神。
按照这个说法,我们如今能喝到咖啡,多亏了埃塞俄比亚有几只半夜蹦跶的山羊。
但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也许是,也许不是。要知道,这个来自公元6世纪的故事,直到1671年才初次出现,撰写者是一位名为Nairon罗马教授,这个故事凭空出现在他写下的咖啡论文中(没有说他学术造假的意思)。
Antoine Faustus Nairon,是当时第一个写出咖啡论文的人
在这个时间点,咖啡风靡欧洲大陆。为了让这种黑色饮料走入人们的生活,咖啡商争相为它著说立传。也许,这个有趣的故事是一个成功的广告也说不定呢?
打工人的续命果
是上帝的尊贵饮料
在15-17世纪,咖啡豆渐渐进入红海贸易,由阿拉伯人从也门的摩卡港运往威尼斯港口,并开始在欧洲大陆上流行(摩卡咖啡就是这么来的)。因为美味与提神的功效,所以很快获得了普罗大众的喜爱。
但咖啡进入欧洲的过程并不全然顺利。当咖啡抵达意大利,这种散发着奇异浓香又黑黢黢的饮品吓到了保守的教会,被神学家们称作“撒旦的杰作”。在他们看来,是撒旦对基督徒降下的诱惑,而经受不住的人注定遭遇不幸。
在恐惧之下,意大利的神父们请求教皇克雷芒八世禁止这种邪恶的穆斯林饮料,将它驱逐出境,但当时任教皇的克莱芒八世亲自品尝之后,体现出了人类真香的本质。他决意让咖啡受洗,成为上帝的饮料。
Clemens PP. VIII ©wiki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么克莱芒八世大概可以在“史上最重要的吃货”榜单上占据一席之地。
但不管事实究竟如何,克莱芒八世都应该庆幸这个英明决定,因为这个让人很有精神的果实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好改变世界了。
咖啡点亮
人类文明之光?
虽然有关咖啡的故事真真假假,但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在17世纪的欧洲,咖啡是一种了不得的饮料。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在近代史中,咖啡正是其中一个支点。
科学作家Steven Johnson直接将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归因于咖啡的到来。要知道,启蒙运动始于1685年左右,当时正是咖啡最初风靡欧洲社会的时间。
首先由于咖啡需要煮沸后饮用,无意中杀灭了水中的细菌,让人类死于痢疾的情况大大好转。另外,咖啡取代了酒的位置,这让整个欧洲忽然精神起来。
在咖啡到来之前,欧洲人对酒的依赖令现代人难以想象。举例来说,在法国路易十四和十五统治时期,一个男性平均每天能喝掉7到8公升葡萄酒。因此,在数十年间,欧洲大陆笼罩在酒精中——如果你能脑补出自己和同事们在醉醺醺的情况下制定方案的模样,大概就能想象出当时欧洲的状态了吧?
咖啡让人头脑清醒又高效,而咖啡馆的社交性,又带来了丰富激烈的思维碰撞。在英格兰、奥地利、法国、德国等国家的主要城市,咖啡馆都成为了“智者学堂”,是城市中最重要的交流中心。
在英格兰,咖啡馆被称为“一分钱大学”,它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在当时,人们以一分钱的价格就可以购买一杯咖啡,然后在这里与当时最有思想的人进行一场紧张刺激的探讨。
1690年至1700年的伦敦咖啡馆内部 ©伦敦大英博物馆
咖啡馆的兴起,还成就了一批熬夜人,卢梭、伏尔泰、狄更斯、毕加索、贝多芬……一连串辉煌的名字,都留在咖啡馆的常客簿上。其中知名咖啡成瘾者巴尔扎克还特意撰文描述在写稿时喝咖啡的感受:
火花一路窜向大脑。从那一刻起,一切都蠢蠢欲动。我的思维像一支庞大的军队进入传奇的战场,战役愈演愈烈。记忆中飘扬着胜利的旗帜;隐喻的骑兵飞驰而下,逻辑大炮和子弹一齐冲上前来,而想象力号令着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巴尔扎克《咖啡的愉悦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