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案例前线:负债165亿!“男人的衣柜”坠落神坛,80亿库存成“定时炸弹”!
大消费,近几年来的高频热词。
不过,投资者对于大消费的理解仿佛只有吃和喝,屡创新高的贵州茅台、市值接近中石油的海天味业,都侧面体现出投资者对于"吃和喝"的偏爱。而其他的大消费细分行业,则明显"不受待见",特别是衣食住行中的"衣",更是像个没人要的"孤儿",在市场中受尽冷眼。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食品饮料板块整体最高上涨68%,而纺织服装板块整体最高上涨仅15%,两个板块的涨幅相差53%,投资者对于两个板块的"偏心"程度可见一斑。
纺织服装板块整体走势不佳,而板块中的龙头,如"男人的衣柜"——海澜之家表现更是令人失望。曾经风靡一时,市值超800亿的服装品牌龙头如今已跌落神坛。
目前海澜之家的股价仅为6.24元,市值仅剩269.5亿,不到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跟随股价下跌的还有业绩,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海澜之家2020年上半年的业绩出现大幅的下滑,营收同比下跌24.43%,净利润腰斩同比下跌55.42%。账面存货高达82.17亿元,165亿负债。
曾经"横扫"全国,门店数量超6000家的纺织服装龙头,如今股价和业绩双双大跌。难道"男人的衣柜"真要过时了?
1
依靠"神奇"的商业模式杀出重围
对于绝大多数的纺织服装企业而言,取胜之道要么是靠过硬的质量,要么是靠时尚的设计,要么是靠超凡的营销手段,唯独只有海澜之家,是靠着一套"神奇"的商业模式突出重围的。
海澜之家独创"轻资产"商业模式,在线上供应链方面,其没有工厂,而是依靠代工厂代工,所有的服装设计,都是由供应商的设计师提供的。总部会根据当下流行的趋势,评估款式,再下订单,而且与供应商之间是"可退货的联营"关系。这就给了海澜之家绝对的优势,不用担心货卖不出去,只需要做好品牌的打造以及宣传即可,省去了不少的力气。
而线下方面,海澜之家的加盟商不参与门店管理,其商品投放、门店管理、经营方式等所有工作全部由海澜之家进行标准化管理,甚至连门店选址都由其确定,加盟商更像是一个投资者,这种方式也让海澜之家迅速募集到大量的资金,并借此迅速打开3、4线市场。
新颖的商业模式,标准化、流程化的管理方式,再加上轻资产化以及迅速募集资金的能力,海澜之家就是凭借着这一套"神奇"的商业模式杀出重围。
2014年,海澜之家成功借壳凯诺科技登陆A股。2015年大牛市阶段,海澜之家市值最高达到825亿,成为了纺织服装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服装"搬运工"的模式不灵了。
凭借着这套"神奇"的商业模式,海澜之家迅速打开了市场。
然而,在靠着这套商业模式野蛮发展20年以后,这套服装"搬运工"的模式开始不灵了。
根据数据显示,近3年以来,海澜之家的业绩开始"平地踏步",利润增速基本基本保持在5%左右,和2014、2015年超高的盈利增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到了2020年,海澜之家的业绩更是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根据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海澜之家实现营业收入81.02亿元,同比下降24.43%;实现净利润9.47亿元,同比下降55.42%。
虽然其中有着疫情等黑天鹅的因素,但是在疫情得到控制后的二季度,海澜之家的业绩依然没有太大的好转,和去年同期相比利润依旧下跌了11.48%。
除了业绩下降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海澜之家面前,那就是超高的囤货积压。
一直以来,海澜之家都是以"轻资产"著称,但是在不断发展后,海澜之家的商业模式也有了一定的转变,可退货商品和不可退货商品基本上是"55开",现在不可退货商品的库存高达80亿,超高的囤货无疑成了海澜之家的巨大负担,特别是服装具有时节性,一旦过了某个节点,这批衣服很可能直接卖不出去,也就是说这80亿的库存很可能会被计提。
2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商业模式弊端显现
凭借着其独特的商业模式,海澜之家在前几年的确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门店数量也迅速飙升,一度超过6000家。然而在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后,这种商业模式的弊端开始慢慢显现。
第一个弊端就是旧的商业模式不再适用。海澜之家的商业模式,帮助其迅速打开了市场。但是市场是有限的,海澜之家不是便利店,不可能无限扩张,门店数量达到6000家已经是其阶段的顶点。在不需要扩张之后,这个商业模式的用处就已经不大,海澜之家最引以为傲的核心也变得毫无价值。
第二个弊端就是设计能力不足。纺织服装企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然是有着极强的设计能力,国内的森马、国外的优衣库和ZARA都是依靠设计取得了成功。而海澜之家代工厂的模式,服装设计是由供应商提高的,在这一方面海澜之家可以说远远比不上其他的纺织服装企业,在纺织服装行业中的竞争力不足。
第三个弊端就是"中年化"形象严重。海澜之家依靠标准化和模式化经营,这在扩张阶段是高效可行的,但是到了平稳运行阶段就显得活力不足。海澜之家一直以来给大家的印象是"中年男人的衣柜",在这个年轻化和个性化的社会,海澜之家已经被年轻人所抛弃。
曾经让其迅速扩张的商业模式,现如今却成为了海澜之家的负担。如果不能快速转变模式,曾经的服装龙头,也恐难逃衰落的命运。
相关文章
- 36氪:花西子跌出天猫双十一彩妆预售榜前20;西贝官方回应3只蒸饺29元;贵州茅台酒出厂价格平均上调约20%!
- 36氪:字节跳动宣布除夕统一放假;印度富豪要求年轻人每周工作70小时;苹果发布新一代M3系列芯片!
- 36氪:王海称李佳琦直播间卖和田玉为假货;国家发改委回应2024年放假安排;前三季度中国黄金消费量835.07吨!
- 36氪:美ONE回应京东采销喊话李佳琦;PICO回应业务转向以及高管离职传闻;疯狂小杨哥回应电商挤压实体经济!
- 36氪:iPhone 15全系价格暴跌;QQ邮箱回应付费会员争议;海底捞回应传菜员需为硕士学历
- 36氪:青岛啤酒回应网络相关视频;国泰航空回应航班起飞后货舱门没关好;电商平台“狗嘴套”销量倍增!
- 36氪:碧桂园回应创始人父女离境传闻;李亚鹏被限制高消费;诺基亚将裁员至多14000人以削减成本!
- 36氪:马汽车称公司未申请破产;茅台董秘称员工离职率只有万分之三;iPhone15 Plus价格暴降!
- 36氪:南航回应飞机餐发4个馒头1片白菜;华为旗下支付牌照机构更名为花瓣支付;iPhone 15 Pro被曝生产成本523美元!
- 36氪:上海宝格丽酒店被挂牌出售,最贵套房30万一晚;海底捞回应拒绝给棉花娃娃过生日争议;印度将申办2036年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