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产品折扣下单

营销日历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营销快讯 > 名家专栏

名家专栏

PR人:一场激辩在阿里巴巴!

2021-05-18名家专栏
5月10日,马云突然现身阿里日现场。他手捧一本《老年人数字生活手册》,与年轻的员工们谈公益、谈组织、谈文化。

5月10日,马云突然现身阿里日现场。他手捧一本《老年人数字生活手册》,与年轻的员工们谈公益、谈组织、谈文化。

 

此前,他在内网两次回帖。

 

“果汁会”,这个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本人参加,和员工“面对面畅谈”的交流方式,自去年始,即已成为阿里最高层公开回应员工关切的透明渠道。

 

从三月底的“五年陈”授戒,到5月的“阿里日”,阿里巴巴高管正在用系列的文化活动和这个组织的年轻人对话。

 

3月26日左右,阿里巴巴进行了两次授戒仪式,共有2100人从合伙人手中接过属于他们的“五年陈”戒指,这是历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

 

 
阿里土话说,“一年香,三年醇,五年陈”,马云的解释是,“五年陈”是阿里人最重要的图腾。

 

今日,五年图腾中,也有一丝五味杂陈

 

数月前,一场始于反垄断调查和蚂蚁暂停上市后的未来之路怎么走,到年轻员工的发展之路,几乎覆盖全员的大辩论,响起在阿里内部。

 


又是内网

 

 

 

火苗腾起于阿里内网,“永不删帖”的阿里内网。

 

2021年3月,一名即将离职的年轻基层员工,将发在内网的《致阿里》一文转到了外网,吃瓜群众才注意到阿里内部有了对立声音。

 

《致阿里》将高P(P代表岗位级别)和低P做了对立,将阿里老员工和职场新人做了对立,将管理岗和非管理岗做了对立。

 

来看一段描述:

 

“可能高层大部分都是70、80后,不了解90后以及马上到来的00后,这批人是年轻人,是成长在自由文化之风下的年轻人,我们不喜欢什么官话、客套、阳奉阴违那一套,你就假设我是一头拉磨的驴,你就一直在拿鞭子抽我,我觉得很正常啊,没人觉得不正常,那我是驴、你是主人嘛,我想偷懶,驴之常情,你不想我偷懒,人之常情;大家都是按照常情办事,你给我饭吃,所以你抽我几下逼我干苦力,我觉得也是人之常情,大家都可以理解。可是问题是, 你不能一边抽我,一边问我爱不爱你吧?”

 

“爱不爱我”,其实是阿里文化最特别的地方之一。创业初期,阿里在招人之前都要嗅一嗅有没有“阿里味儿”,是否认同阿里的文化,继而才是融入、传承,如果都不认同,为何要恋爱和上床呢?

 

《致阿里》直接将阿里形容为驴厂,很多年轻员工看后一路点赞,甚至称发帖者为“驴学大师”。当然,很多老员工对此并不认可,也有合伙人进来直接发帖反驳《致阿里》,结果又被喷成了“筛子”。

 

阿里价值观“六脉神剑”也成为一大争议,一些新员工认为价值观就是“灌输心灵鸡汤”,就是给年轻人洗脑;老员工为代表的阵营则实在不明白,“这些思想哪里错了?”

 

比如“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这不就是希望一个人有更好的追求吗?有新员工则说,这就是PUA,无非是想让我们干更多活。

 

“无数次我在杭州总部的时候,晚上十点到一点多看着灯火通明的办公楼,就仿佛一个个烧得通红的火炉,多少阿里人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试图在这片纷杂的国度找到自己的理想,然而公司回馈给我们的,除了糊弄就是敷衍。”

 

《致阿里》一文,充满情绪。

 

阿里巴巴自创办以来坚守的“阿里味儿”,呈现出AB面。

 

观点和想法存在巨大的割裂感,视觉和感受呈现出强烈的冲突感。”这是一名员工当时的感受。

 

一名高管的回复则是,所谓高P也是从低P成长起来的,每个人都在燃烧自己的青春,这个世界上,有高待遇、高福利还不用考核、还离家近的公司吗?

 

甚至,几天后,这种“对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一边,个别老员工说,看不惯,你就走,不能一边吃饭一边骂娘;另一边,有一些年轻人成了两个凡是:凡是高管说的话必喷,凡是为公司说话的一定被蜂拥而至的员工扣减芝麻分。

 

芝麻分,是阿里内网的硬通货。针对阿里内网的帖子,如果认同,可以给发帖人加芝麻分;如果不认同,可以减扣芝麻分。

 

在这场讨论中,包括蒋芳、闻佳在内的一些合伙人,都参与了跟帖、回复,我无法知道她们回复的具体内容,但她们都获得了减扣芝麻分的礼遇。以往,蒋芳等人很少被扣芝麻分,这一次,着实不一样,哗啦啦的被扣。

 

阿里当年定下的规则是,“内网永远实名,永远不删帖”,这是阿里巴巴坚守的一个基本文化底色,简单理解就是,决不让员工闭嘴。这项规定也给管理者带去挑战,如果说过去考验的是他们的勇气,那么现在考验的是他们的智慧,以及初心。

 

《致阿里》在阿里内网获得了40万的阅读量,相当于每个人看了4遍,热览的背后,是一场空前的激辩正在席卷阿里十几万员工。

 

此外,这样的讨论也出现在脉脉上。“这就是阿里的文化,一直有透明开放的基因,相信真实的力量。”长期观察阿里的一名媒体人说,不像有些公司严格控制员工言论,阿里让人说话,不会因此打压,更不会扼杀,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诗和远方,还是粮食和蔬菜?

 

马云曾说过:“一家企业最大的文化挑战是,什么是你们的共同目标?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我们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文化是我们的DNA,而文化的背后就是人,未来的组织文化建设,最强大的不是组织部的干部,不是副总裁,不是M(管理线),是我们所有的三年、五年陈们。

 

可见,在阿里,马云非常在意“五年陈”的传承。
 
 
五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豹变》私下询问了多名“五年陈”的阿里员工,他们对这场思潮有着别样的解读。

 

“爱不爱一家公司,认同不认同公司文化是选择这家公司的前提,”2015年10月入职天猫的一名员工说,“我带着膜拜和对商业的憧憬来到了阿里,收获了见识、金钱和对互联网对技术新的理解。”

 

“他看到了哀其不幸,我看到了怒其不争。”老员工和新近两年入职的员工对于价值观、文化在那刻分化出截然不同的理解。

 

“但你有没有发现,年轻人的想法不一样了,员工的价值取向不再是同一个维度,出现了裂痕。”一名工作在蚂蚁集团的6年员工如是说,这是一个新的信号。

 

阿里倡导员工之间“有情有义”,大家共处一个情场中,同频共振,互爱互助,不希望是一个冰冷的职场,但在部分年轻人看来,你给我一个明明白白的职场就行了,讲那么多虚头巴脑的东西干啥?

 

阿里希望员工,胸怀天下,远望星辰大海,但新员工更想要的不是诗和远方,而是粮食和蔬菜。他们关心的是工资、房子,《致阿里》中甚至还“喊话”马云此前的公益项目,“希望马老师与其关心非洲大象,不如多关心员工、家人和孩子。”

 

阿里一名资深HR分析到,时代的代沟确实存在,70、80后追求成功,新生代更重视自己的感受,追求自我的幸福。

 

这名HR向《豹变》介绍,他们最近听了一堂课,主讲者提出目前社会上三种对立思潮:装与真实不装;大咖与大神;成功与幸福。年轻人基本都选择了后者。 

 


果汁会激辩:平凡人还是非凡人?

 

 

这场思辩也引起了张勇的关注,他是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花名逍遥子,员工都把他叫老逍。

 

张勇搞了个“老逍果汁会”,顾名思义,就是每隔一段时间会和不同员工一起喝着果汁,探讨公司遇到的一些问题,交流过程向全员开放。
 
 
甚至“老逍果汁会”也未能幸免,有年轻员工指出,“形而上,并不直接解决实际问题。”

 

老逍也站到了风口浪尖上,《豹变》用了将近1个月时间去探究细节,试图还原阿里掌舵人对这场辩论的处理。

 

“我一直在关注这些帖子,几次想提笔。”《致阿里》发布后大概半个月后,老逍召集了新一次“老逍果汁会”,与会的一名阿里员工转述张勇的话说,“但还是想听到更多的声音,便忍住了。”

 

张勇继而总结道:“现在,抛开所有情绪,里面的干货是两件事——第一,我们非常真实,不管说的多难听,大家都在内网做了真实表达;第二,这是缺乏沟通途径的表现。” 

 

张勇对员工情绪的对立给出的理解是:每个个体和阿里的历史关联度不一样,对于新来的同学而言,阿里的历史和他没关系,就跟看历史书一样,但是所有人与阿里的未来有关系,大家一起探索共同的未来。也就是说,各个维度的员工“求同存异”。

 

一名资深员工私下向《豹变》透露,这次“果汁会”还有一番激辩。张勇明确断言:我们需要的就是平凡人,我们自己就是平凡人,我们是平凡人做非凡事。

 

这段话在阿里有其特殊背景。阿里巴巴创业之初有一句特别接地气的口号:平凡人做非凡事。后来,随着公司壮大,为了吸引更多精英加入,也有勉励员工之意,这个口号慢慢演变为:非凡人,平常心,非凡事。

 

如今,在特殊的节点,这个口号再次回归“平凡人”,背后的思考是什么?

 

张勇话音刚落,有员工直接亮出反对意见,“不同意平凡人做非凡事”,阿里要非常重视“super genius”的力量,一个公司应该是一部分精英带着大量平凡人做非凡事。

 

张勇现场马上接茬:“我当然愿意看到更多天才在我们的土壤上冒出来,但他也应该是一个平凡人,而不是说,我登高一呼,芸芸众生都跟我来。”

 

这个“辩论”细节被原生态的放上了阿里园区各个电梯大屏,连续播放数天

 

据说,这次“果汁会”应该是最受阿里员工好评的一次,很多人认为“直面问题,有解决方案”。

 

关于究竟是平凡人还是非凡人,《豹变》在与阿里员工聊天中还获知一个解释,其实是管理层希望斩掉自高自大的心态,脚踏实地的做业务,全身心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

 

这次果汁会还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提高员工餐补,张勇反思,为什么餐补非等到大家都有共鸣时,才得以解决?不能靠着惯性前行。

 

他还向员工透露了一个信息:阿里巴巴很快会出台一个年轻人发展方案

 

但关于阿里文化和未来的思考并未结束。

 

未来怎么走?

 

 

在阿里巴巴“五年陈”授戒的那几天,西溪园区彩旗飘扬,一些老员工的祝福随处可见。

 

工号为106216的初念写到,“把最美的青春留给这个乐观、积极、向上的阿里青年!若干年以后,回看当初的选择,也不曾后悔,加油!”

 

 
据阿里内部员工说,现在工号大概是30万左右,最近的五年间,有20万员工进进出出。

 

阿里巴巴创办于1999年,从1999年到2016年的17年间,工号才到10万(离职工号保留),当时约5、6万人左右。

 

阿里系现有员工约10-13万人,最近五年20万人进出,证明新增的至少5-8万人未满5年,未经“五年陈”的洗礼,他们希望搭上财富的末班车。

 

他们从硅谷回到中国,他们放弃众多机会选择了阿里,经过了HR们嗅一嗅阿里味儿的关卡,如愿加入阿里,等待阿里的又一次腾飞,等待蚂蚁集团上市,等待商业的一切可能。

 

一切,似乎在去年某刻停顿了下来。

 

员工心里不平衡。快手,一个从没被他们瞧在眼里的公司,市值都曾到了1.7万亿港币。

 

那么,阿里变了吗?

 

基本面并没有发生丝毫的改变,但是外部环境变了,监管环境发生了改变。

 

从去年11月起,阿里边配合监管调查边“闭门反思”。

 

去年12月24日,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同日,蚂蚁集团被二次约谈。“双管齐下”,阿里股票当天跌破220美金,比最高点跌幅一度接近40%。

 

执法人员统一着装、佩戴设备,进入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对电商板块核心员工和管理层全部进行了访谈调查,并现场检查了相关人员的办公桌和钉钉系统等。

 

这次突然而至的调查震动了员工的心理,他们将更多的不安和不满撒到内网上。

 

此刻,张勇内心在想什么?作为外部吃瓜群众,我们难以揣测。从阿里员工私下向《豹变》透露的半年来他召集的三次“果汁会”,可以品出些端倪。

 

蚂蚁暂停IPO后的第一次“果汁会”上,他说平台要与时俱进,以消费者为重心,不忽视算法,不迷信算法。他还提了“改变”,跟十年前比,我们从“野蛮生长”走向“规划生长”。

 

第二次是2020年12月31日,那时,阿里进入一个“跌宕起伏”期,他坦言阿里正在面对从未经历过的艰难,他提了“改革”二字,并细分成三组词:倾听,反思,发展。

 

2021年3月23日,张勇明确提出“敏捷组织,简单文化”

 

与此同时,一系列行动悄然展开。

 

有的部门从今年1月份开始试行“敏捷组织”,原有团队Leader被砍掉了好几十人,汇报层级由8级压缩到5级。

 

阿里员工取消361,不再实行3.25绩效双零,年度绩效向一线年轻人倾斜;同时,对管理者的管理更加严格,执行361,还得能上能下。

 

外界看的见的还有,天猫和淘宝简化开店流程,取消很多项目的收费。——这其实是取消“二选一”后,阿里在思考真正的“客户第一、客户价值”,走偏的路开始扭回来。

 

这些措施是否立竿见影,待日后验证。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张勇和阿里巴巴已经从这场激辩中更鲜明地感知到了年轻人的诉求,他们比以往更关注年轻人发展和感受。

 

4月10日,阿里拿到了众所周知的罚款单:182亿元。阿里巴巴发表了公告,可以总结为20字:诚恳接受,坚决服从,直面问题,反思自省,锐意革新。

 

接到罚款后,阿里员工的心态在内网迅速呈现。一员工说,周六刚起床,一听罚款数字,好大的天文数字,几乎懵了,不过后来听老逍说反垄断处罚不会对我们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就放心了。

 

最多的声音认为,“这次罚款其实真的是帮助阿里更加持久发展,如今,社会变化太快,监管介入可以帮助阿里逐渐确认合理的竞争范围,会使整体的互联网竞争更纯粹更公平。”

 

对待这次罚款,阿里内网的员工呈现一致态度:铺下身子,从自身找问题,就能积极解决问题。“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可贵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罚款靴子落地当天,阿里美股回转,大涨9.27%。有专家分析,表面看是华尔街对阿里的长期看好,实质是他们对中国规范和发展平台经济有更大信心。

 


马云的两次回复

 

到5月3日,蚂蚁暂停IPO刚好半年。在阿里巴巴风云动荡的半年内,我猜,马云也在关注着他的员工们的思潮变化。

 

5月10日,阿里日,阿里巴巴感恩员工家属的日子,马云去了三个地方,公益角、年轻人婚礼的地方,合伙人面对面现场,他手捧一本《老年人数字生活手册》,据说是阿里员工制作的公益产品,马云略显疲惫,但与他的员工相谈甚欢。

 

为什么是这三个地方,说明他心向公益,关心年轻人,也关心这个组织的核心价值观。

 

现场的阿里员工说,马云现身“时间不长”,但提到了内网发帖和员工成长相关的组织文化的思考。

 

 

我无法获得更多这次交流的信息,但请阿里同学去内网筛查了一番,从2020年10月24日以来,马云内网留言共有两次。

 

一次写的是:“好的团队是让我们在挫折时加油继续前行,坏的团队是会在情绪中互相指责而亡。” 

 

这是一位创始人对他建立的商业组织最恳切的期待。

 

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是3月底,一名阿里员工在内网发了一条《火车见闻有感》,马云回复了。

 

《火车见闻有感》的大意是:有一名阿里员工在火车上,大声喧哗,高声电话,时间很长,影响到周围的人,并且在电话中极力吐槽阿里巴巴,说公司如何如何差。发帖的同学刚好在同一车厢,忍不住上前制止,请她小声讲电话。

 

对于这个小小场景的实录,马云跟帖写到(大意,作者无法保证一字不差):“我们更感动的是,那些看到问题更在寻找和发现公司希望的地方努力的同事,靠自己的努力去完善公司,哪怕点滴小事,即便是在火车上的一个对同事的提醒都是真正的了不起的大事。”

 

处于这场思潮中的阿里员工们,估计不少人想不到,火车见闻事儿不大,马云直接回复了。他在思考什么?他又在期盼什么?

 

3月27日,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在授戒仪式上向同事承诺,蚂蚁未来一定能上市。

 

5月10日的阿里日交流会上,一名员工问年轻的合伙人范禹,怎样成为新合伙人?范禹回答,合伙人组织成立了“新人发现小组”,这个小组一直在寻找新鲜的优秀人才加入。

 

在阿里巴巴园区,阿里巴巴合伙人马老师的一段祝福被放在显眼位置,“戒指是一个承诺,从今天开始,希望你们能够挑起一个责任,就是帮助阿里巴巴培养至少三个五年陈。把你们五年尝过的痛苦,经历过的磨难,告诉新来的同事,帮助他们走向他们的5年。”

 

 

对马云自己而言,我们不知道,未来他会如何谈论这段经历;也不知道,他会将怎样的重心,展现在下一个五年。

 

是公益事业吗?是乡村教育吗?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