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产品折扣下单

营销日历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营销快讯 > 名家专栏

名家专栏

万能的大熊:OPPO把快充做到125W,苹果却不配充电器了!

2020-07-14名家专栏
OPPO官宣了125W的超级闪充,要捍卫自己的第一快充地位,大概是因为之前联想拯救者宣布了一个90W的闪充,小米去年PPT了100W闪充,同时realme和iQOO也宣布了120W的闪充,一下子竞争的火药味非常浓烈。

昨天OPPO官宣了125W的超级闪充,要捍卫自己的第一快充地位,大概是因为之前联想拯救者宣布了一个90W的闪充,小米去年PPT了100W闪充,同时realme和iQOO也宣布了120W的闪充,一下子竞争的火药味非常浓烈。

 

 

而有意思的是,苹果则被透露出在新手机中直接取消了充电头的搭配,而新手机的充电功率据说也只有20W。所以说,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行业。

 

不过在我看来,快充的竞争其实还是方向错了,尽管OPPO品牌一直受益于“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但这是个卖点,却并不是一个手机竞争的关键。

 

而大家专注于快充的竞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则是手机创新的乏力,让充电这个事情喧宾夺主,反而成了跑分的另外一种替代。

 

尤其是在当下这种疫情时代,大家都大幅降低了出行的频次和距离,对于快充、便携之类的需求我觉得倒是大幅降低,类似4K输出显示器、投屏、笔记本互传之类的功能倒是应该多下一些功夫,以方便大家的网课或者网络开会使用。而快充竞争还是上一个时代的竞争序列,我觉得在当下,其实别说痛点,连痒点都算不上了。

 

快充这件事情,分为几个维度要去思考。一个是充电头的重量,如果这个重量大于了充电宝的重量,显然我不如带个充电宝。100W以上的充电头能做到多重?其实还是一个很重要的点。

 

一个是充电的速度和损耗之间的关系。一般我们出去办事,很少是一个整天,多半都是半天,事实上电量能够支撑半天就可以了,剩余再多到家或者到单位也是无用的。

 

在我看来,半小时充50%的速度其实就不错,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场景下使用,因为很少会发生连半小时充电时间都找不出来的情况,大部分其实也就是吃饭的时候充了。

 

但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快充的代价,那就是电池损耗的速度会加快,充得快,损耗也快,损耗快,使用时间就短,使用时间短然后就再快充,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以我目前的经验来看,这种损耗还是蛮惊人的,所以待机这个强感知的体验反而会遭到破坏,充得越来越快,待机越来越短。

 

 

所以我还是觉得,尽管行业都在比拼快充,但方向还是错了,而我今天讨论的其实并非这个话题,我想说的是,后疫情时代的竞争和创新,方向变了。

 

之前手机整体创新的路径是性能强大、快充、拍照等几个方向,而笔记本则是便携,但你现在发现,疫情后人们的生活习惯完全变化了,线下活动的频次、范围都大幅减小,而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也开始发生了变化,那么创新方向如果不及时调整,还是沿着老路走,可能就真的会误入歧途。

 

比如我现在用的笔记本电脑,就不再追求极致轻薄了,而是追求能够4K显示器输出,方便我在家办公。而对于手机而言,我需要有游戏手柄,能更好地玩游戏,我需要有更方便的投屏功能,可以在更多设备上看电视剧。

 

最近看到华为EMUI的畅连通话中增加了一个新功能就很方便,就是在畅连通话中,你不仅可以看到对方的脸,还能看到他的智能设备桌面,这样大家在远程会议的时候,就可以一边展示PPT,一边宣讲,一下子给视频会议增加了一个显示维度,体验和销量就都有了大幅提升。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类似直播带货的火爆,也证明,当前的产品一个是价格越发重要,一个是渠道重塑和转移越发重要。增加成本带来的创新我觉得可以暂缓一下,保证基本体验的低成本软件创新倒是可以大力加强,省下来的钱就多降降价或者补贴渠道,可能会更好一些。

 

 
比如iQOO Z的618热卖就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其实无他,也是价格优势确实太大。而相对于其他类似性价比产品,iQOO的品牌上的质感也更好一些。
 
前两天写了一篇《直播带货大败局,品效合一是不是骗局?》文章,现在大家都在追逐品效合一,最终你发现其实还是品牌为王。
 
苹果的产品现在并不出众,连充电器也不配了,充电、拍照都差很多,但是一降价,立刻疯卖,这其中是产品创新的问题么?其实不是的,还是一个品牌下放带来优势,如果苹果卖3000元,安卓怎么办?功能再强,也未必有一战之力,所以在这个时刻,大家反而要开始更关注品牌,当然活不下去的,还是先关注清库存,千万注意别被骗。

 

航空公司的创新就更接地气一些,直接推出了全年不限次的飞行卡,这无疑是把自己的飞行产品保险化了,他也赌你不会天天去飞,但他则可以提前收回一笔资金,还能增加乘客的数量,这无疑是一个疫情下产品创新的正面案例,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之前的社会发展是有惯性的,大家的心理也是有惯性的,工作的延续也是有惯性的,但实际上现在却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社会,人们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需求,很多地方还是非常不方便的。
 
我觉得创新更多的还是要考虑现状和转型,不管是产品创新还是渠道创新,都不能再因循守旧,按照之前的工作计划来了。当然,运转的快的,也就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