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产品折扣下单

营销日历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营销快讯 > 名家专栏

名家专栏

梅花网:是现在的广告太膈应,还是我太敏感了?

2022-09-14名家专栏
“喝个奶也能塌房真是醉了” 近日,君乐宝悦鲜活牛奶的一则广告文案引发争议,“专钓鲜女,虚钩以待”、“扔个鲜女专用饵”、“全网钓小鲜女”,系列广告用词被质疑不尊重女性。
“喝个奶也能塌房真是醉了” 
近日,君乐宝悦鲜活牛奶的一则广告文案引发争议,“专钓鲜女,虚钩以待”、“扔个鲜女专用饵”、“全网钓小鲜女”,系列广告用词被质疑不尊重女性。
 
网友指出,不带女字就不会做广告吗?
 
 
从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杜蕾斯广告被罚款,到悦鲜活的“钓”女,为什么每隔几天就有品牌主动撞枪口?连道歉的模版都像是复制粘贴的。
 
《三联生活周刊》前段时间采访了起诉宝洁辱女广告的律师团队,评论区的一些声音挺刺耳:至于吗?也太敏感了吧。冒犯的广告一直都在,只是我们越来越“敏感”了。
 
据GreenMatch的研究报告显示,90%受访的千禧一代会因价值观改变对一个品牌的观感,通过反馈,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相互影响。
 
为了迎合市场,有些广告则走向极端,为了不冒犯一群人而冒犯了另一群人,里外不是人。
 
只能感叹一句,现在的广告太没有礼貌了,行业创造力枯竭现状更令人堪忧。
 
所以,当面对感觉被冒犯的广告时,我们到底哪里被冒犯到了?我们又应如何看待“冒犯性广告”?

“一提性别”就敏感?
能挑动性别敏感神经的广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万物皆可擦边,仿佛没有性暗示的产品不是好产品;另一类是约定俗成的性别分工,女性形象总是出现在厨房、卫生间,以及任何“需要家务”的地方,而男性形象的出现则是职场、餐厅等与外界社交的画面。
8月24日,半盒田挂耳咖啡包上的标语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每一个职场妈妈都欠孩子一句对不起”
这一标语被网友拍照曝光,立刻引发了“众怒”,微博网友纷纷批判该品牌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在1963年出版的《女性奥秘》一书中,《针对性别的销售》一章揭露了广告业操纵女性感情、以此牟利的现象。
广告商有一种约定俗成的“预谋”——让女性爱上当“全职主妇”。在广告宣传中,广告商运用大量修辞,甚至夸张的手法美化全职主妇这一形象。
早在二十年前,摩托罗拉T2688手机发布过四条广告,几乎都与女性和家庭有关。在其中一条,作为母亲的舒仪得到了去美国进修半年的工作机会,同事们纷纷羡慕不已,她自己也非常开心。
舒仪打开手机将好消息第一个告诉丈夫。女性好友在一旁悄声提醒,“哪会让你走这么久呢?”再配上字幕,“老公也这样高兴吗?”最后,男声版广告口号响起:“想听到你,心语T2688!”
十年前,令人洗脑的威猛先生广告以母亲刷马桶为场景,在“威猛先生”的帮助下,马桶变得干净无异味,最后广告中的母亲趴在马桶上展现出开心和满足;
舒肤佳20周年的广告中也是同样,以妈妈对孩子全程陪伴、照顾为线索,丝毫没有“爸爸”的身影出现。
这些广告通常暗示着女性应该承担好“太太”和“母亲”这两个角色。
在中国,很多抽油烟机总是冠名“好太太”。在大部分跟家务、孩子成长有关的广告中,“妈妈”的形象总是固定出镜。
但不同于过去,现在的消费者则持有不同的态度。
长久以来,女性总是以各种“刻板印象”的身份出现在广告宣传片中。伴随着消费者思想意识的变化,以“性别分工”刻板印象为框架的广告已经不再被接受。
2019年,黄磊代言的“好爸爸”洗衣液成功以“男性也能做家务”的角度收获了消费者一波好感。
告别“好妈妈”、“好太太”的标签,女性在职场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女性友好公司频频亮相,女性在职场的环境也有所改善。
可即使这样,“职场女性”仍会被广告暗戳戳地冒犯。
2021年2月,李诞代言Ubras女性内衣品牌,在微博上发布一条广告。内容包含“我的职场救生衣”、“一个让女性轻松躺赢职场的装备”等,后由于舆论压力,李诞因发布违法广告被罚款87.67万元。  
虽说女性仍然是消费的主力军,但随着女性教育水平提高、经济收入上涨,“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早被现在的年轻人摒弃。那些想打着家庭身份牌的广告,不仅“可笑”,甚至“滑稽”。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2020女性品质生活趋势洞察报告》
同样,那些“为了擦边而擦边”的标题党广告,也会被认为是低级操作,上不了台面。
美国著名广告人大卫·奥格威曾提出广告创意表现中的“3B”策略,即广告作品中有三种最能吸引受众关注的视觉符号,分别为:美女 (Beauty)、婴孩(Baby)和动物(Beast)。
美女,成了广告圈屡试不爽的常驻元素。
3月21日,女性卫生品牌洁婷发布了一条广告,图中一位女性侧躺、身着安心裤,奇怪的拍摄角度让不少女性网友感到不适。
“这不是偷拍角度吗?”、“又是擦边球,烦了。”
3月25日,洁婷删除了该广告并发布道歉信称,“此次事件反映出我们的内容及审核流程存在漏洞,我们已启动内部程序,优化管理,管理好第三方运营机构”。
最终,洁婷微博运营方武汉美月见科技有限公司被罚款5万元。
今年3月,卫龙品牌被曝包装上印有“约吗”“贼大”等字眼,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卫龙公开致歉、宣布整改。
娃哈哈直接在广告词中宣传,“高中的时候,不知道是谁说喝AD钙奶可以从A变到D,然后就掀起了一阵风,班里女生都开始喝AD钙奶”,暗示女性喝奶仅仅为了丰胸。
还有更古早的一个个完美身材的维密天使,从感慨众神时代散发的魅力,到如今把维密等同于贩卖身材焦虑,网友对身材的认识越来越多元。
所以即使娃哈哈方面回应,这样的广告语是一个系列策划活动,选取网友的一些留言印在包装上,用来增加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达到情怀营销的目的,但最终还是被杭州市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约谈,并停止印刷该包装。
2012-2015IAI中国作品年鉴结果显示,在中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数被定位为以下四种:贤妻良母、花瓶、技术失语者、职业角色不明显。
中国早在1995年颁布首部《广告法》,明确指出,广告内容中不可以有性别歧视。在一项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牵头的研究中,发现约1/3的电视广告存在性别歧视的倾向,研究者开始呼吁性别平等。
2019年,在新氧医美的广告中,一群女性齐声大喊“整整整整!女人美了,才完整!做女人整好!”,粗暴地将整容看作提升女性美丽的唯一渠道。《中国妇女报》曾发文称“一派胡言”、“是可忍孰不可忍”。
今年2月7日,脱毛仪品牌Ulike在深圳多个小区楼宇电梯内投放广告“没有蓝宝石,我不脱”,配合上女星的“清凉”照,共投放楼宇电视1047个,框架海报308个,智能屏218个,因低俗擦边球遭到本地市民和网友的强烈抵制。
网友指出,面向女性卖的东西到底什么时候能去去爹味儿?深圳市场监管局也称,“我不脱”还加粗加大,十分显眼,字号最小的反而是该脱毛仪的产品特点。“让电梯里的老老小小情何以堪?”
此前,我们写过一篇文章腋毛登上了《VOGUE》封面,越来越多消费者已经接受“毛毛的时尚”时,怎么品牌还试图强加给女性“无毛的美丽”。
最终,Ulike被深圳监管局立案调查,该广告语涉嫌违反《广告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并被罚款5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
丰胸、减肥、脱毛、整容,常常是品牌试图通过贩卖女性身材焦虑,进而达到卖货的目的。
2017年双十一,天猫上绝味鸭脖的广告展现了一个被铁链捆绑双腿的SM女性形象,旁边文案是:“鲜嫩多汁,想要吗?”
很快,绝味官微发布了声明道歉,表示 “绝味从来都是一个尊重女性的企业” 。
11月14号, 中国妇女报发文痛批: “毫无道德底线,完全罔顾公序良俗,公然挑战社会主流价值观”、“把无耻当有趣、把低俗当通俗” ,绝味必须为多次侮辱女性真诚道歉。
后来,绝味被要求其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款60万元。
阿斯顿马丁、宝马、以及租车平台的二手车广告中,常用标语是“你知道你不是第一次,但你真的在意吗?”,这样的话放在一个身材火辣的女性旁边是何用意?
一句广告词,“物化女性”、“处女情结”、“容貌羞辱”都占齐了。
实际上,不止是女消费者对“冒犯性广告”敏感,一些冒犯到男性的情节同样没有被消费者忽视。
2019年1月14日,宝洁公司旗下的剃须刀品牌吉列发布了一条名为“我们相信”(We Believe)的新广告。
这段广告片描绘了职场、街头的性骚扰,男孩之间的霸凌等现象。
其中一个片段是:中年男人们目睹彼此厮打的男孩,不以为然地说:“男孩子终究是男孩子”(Boys will be boys)。
该广告对男性形象的消极呈现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甚至有男性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上发起了抵制吉列产品的运动。
2017年,德国护肤品牌妮维雅发布的广告也涉嫌性别歧视,广告劝导男性:“你不应该用女性用的东西。”
反对者的回击也很简单,美国街边的一副妮维雅海报被不知名人士贴上了一张“那又怎样”表情包。
在普遍“去性别化”的当今社会,越是强调性别,越会适得其反。

关于动物,人类也越来越敏感了
 
回到大卫·奥格威的“3B”策略,广告中常用吸引消费者的还有——动物。
 
不仅仅只关心人,近几年,消费者对广告中的虐待、戏谑动物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今年3月22日,膜法世家的一则电梯广告引发网友热议。在广告中,一只海豚以尖锐的“海豚音”向消费者讲话,推销着以“海豚皮”命名的仿生面膜。
 
这样的内容让身处电梯中的消费者感到不适,网友指出,广告中的海豚声音诡异,借用动物营销方式很不友好。
 
对此,膜法世家道歉,表示参与广告拍摄的海豚并非野生动物,广告中的“海豚音”,是通过后期拟音技术合成,并对应镜头进行的配音,海豚皮仿生面膜不含任何动物真皮。
 
 
很快,膜法世家撤掉了这则广告。
 
同样在今年,意大利奢侈品牌Gucci的新年广告邀请真老虎出镜,也被认为是“多此一举,大可不必”。为迎接中国虎年的到来,Gucci使用真老虎拍摄了一组宣传海报和视频。
 
虽然Gucci想借着生肖主题吸引消费者,但网友并不买账,认为Gucci的广告并没有传达出对新年的祝福,缺乏对中国文化内涵的表现。
 
1月14日,国际性非营利动物保护组织“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批评Gucci的虎年广告,称虎年应该让人们意识到要尊重和保护这些动物,而不是将它们“商品化”。该组织敦促Gucci停止在广告中“美化圈养野生动物”。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评论区也是一片支持的声音。
 
积极正向的引导让消费者更加清晰了动物保护意识。
 
农夫山泉被誉为“被卖水耽误的设计公司”,它的设计也曾多次获奖。而其中最常出现的,就是动物元素。如长白山系列运用了“保护濒危动物”的设计,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今年5月,“农夫山泉包装被指美化大象表演”冲上热搜,部分网友认为广告设计中的大象装扮充满马戏团元素,“大象倒立”也是马戏团中才会出现的场景,消费者应当抵制动物表演。
 
 
随后,农夫山泉回应,是正常插画风格,没有任何隐含的延伸意义。网友也因此产生了争议,部分认为无论如何都不该出现马戏团元素,而另一部分则觉得此争议有些矫枉过正,部分消费者过于敏感。
 
 
比起产品,也许消费者更加关注的是产品本身的价值观。
 
引发众怒的儿童形象
 
在2020年8月4日,有网友在微博晒出深圳地铁一号线车厢图片,图片中车厢地板、墙壁上都贴着主题为“童言无忌”的标语。
 
 
虽然相关部门在6号凌晨就快速把广告撤下,但是“爸爸,长大以后我想嫁给你”、“妈妈,长大以后我想娶你”,这样的内容依旧引发网友质疑,“童言无忌,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事?”
 
广告中这样的“童声”或“童年形象”并不少见。但是,未成年人尚未形成成熟的价值观,过早地通过广告来吸引他们消费,还不是瞄准了大人的钱包。
 
更别提,广告商的目标用户根本不是未成年人。用一个“未成年形象”吸引成年人进行消费,想想都觉得奇怪。
 
在这些利用、冒犯未成年人的广告中,最常见的,便是“未成年人性暗示”。
 
2020年8月,德国奥迪汽车公司为新车RS 4 Avant发布广告。一名小女孩手拿香蕉靠在车前,广告标语是“让你的心脏更快跳动 ”。
 
这则广告遭到网友大量职责,他们指出,广告的标语和图片都含有“性暗示”、“恋童癖”等内容,随后奥迪致歉。
 
 
外国网友表示,“这是一则恋童癖广告,其中还有虐待儿童的行为,令人作呕,应受谴责。”
 
2020年6月,新氧打造了一个特殊的节日“66双眼皮节”,号称“让天下没有单眼皮”,并在电梯间投放广告“爸,你准备好了吗?”,仿佛割双眼皮的任务就这样被安排到家长的头上。
 
在当时引起了一些不适感,难道是让父母带着不具备行为能力的人去割双眼皮吗?播客《谐星聊天会》里,石老板曾经拿调侃这条广告:做双眼皮?爸爸准备好要抽你了。
 
 
针对未成年的性暗示广告,已经是在挑逗全社会的神经了——
 
2020年4月8日,有网友举报在南宁地铁站出口的广告牌文案,“小萝莉,你喜欢看书吗?叔喜欢看你”,语言污秽、具有诱导性,对未成年儿童产生不良影响。
 
警方核实后交给相关部门处理,隔天,该广告被撤下。
 
2016年,CK推出新内裤广告,但因女模特外形显得过于幼态,被网友抨击其在宣扬"恋童癖"。模特是丹麦女演员克莉丝汀(Klara Kristen),今年22岁,但外形看上去比较幼态,再加之摄影角度,引起了众人质疑。不过也只是舆论声讨,并不能造成实质性打击。
 
对待未成年人的问题,敏感点总比不敏感的好。
 
 
2015年9月1号开始施行的新《广告法》,加入了“禁止十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的新规。
 
2021年,彪马上海公众号“PUMA”,发布文章《无畏挑战,他们是彪马破格玩家?》,其中,宣传标语“彪马破格玩家牛某7岁”,正是违反了这条新规。2022年2月9日,彪马上海被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万元。
 

 

是过度的“求生欲”吗?
 
看好的广告是种享受。广告既是传达品牌价值的载体,又是脑洞和创造力的结晶,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社会整体的思维理念和开放程度。
 
2020年6月,纽约街头的巨型广告牌上,出现一名胖胖的黑人变性女性。
 
这是CK的广告,抛弃了传统审美意义上的俊男美女,CK首次在街头巷尾的海报上选用了黑人大码变性模特。身高172、体重约90公斤的杰瑞·琼斯,几乎集合了所有美式“政治正确”的要素。
 
 
然而,看起来无比“政治正确”的选择,没有收获一边倒的喝彩。有人质问“商业是否该迎合政治正确”,还有人对比了CK十年前和今天的广告,认为这是“最糟的倒退之一”。
 
所以似乎品牌在努力正确时,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正如玛氏旗下巧克力品牌Galaxy2019年在广告中树立的女超人形象,看似迎合了当下大众对独立女性的定位,“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实质上故事主角为了贴合这一形象疲于奔命,成为超级妈妈,照顾3个孩子,永远可以平衡好独立和家庭,这时候,“独立”却成了负担。
 
而为了过分强调女性意识,有些广告还会丑化男性,让男性去穿女性内衣或丝袜,让男性显得愚笨无措,简单粗暴地实现“性别平等”。
 
不能太正确,不能不正确,广告人哭出了声。因为有些看似不正确的广告,却没有那样“有问题”。
 
2019年,椰树推出新包装,在其独特的土味包装上,增加了代言人徐冬冬姣好的身材,搭配着“我从小喝到大”的广告文案,被许多网友吐槽擦边球,在宣传虚假丰胸效果。
 
对于网友的质疑,海南椰树集团很快给出了回应,指出该广告词不违反广告法,得到了中国广告协会批准,工商部门也认可。同时解释道,广告词所指不是喝椰汁丰胸,而是在宣传消费者对该品牌信得过。
 
可以看到,这一次,网友没有全部站在品牌的对立面,尤其对于网络舆论中嘲讽徐冬冬身材的言论,大量女性网友反对把身材好等同于低俗炒作的做法。
 
 
那么,是我们太敏感了吗?这样的广告还值得讨论吗?除了“无用的道歉”以外,讨论真的有意义吗?
 
当然。
 
5月17日,“妇炎洁广告被指侮辱女性”登上热搜,在其官方旗舰店售卖产品的广告中,出现“越来越黑我该怎么办”“洗出少女粉”等内容。
 
在众怒之中,妇炎洁及广告公司慧康科技因发布侮辱女性的虚假广告被罚款共130万元。
 
 
2022年6月,广发银行公众号发布的文章,标题为《不要告诉别人,你的肚子是被我们搞大的!》,好好的优惠活动非要做个“标题党”。后来,广发银行因发布贬低女性广告被罚60万,上海厚美广告有限公司被罚30万元。广告公司不服,上诉后被驳回。
 
2022年3月,宝洁的公众号发文称“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被网友批评侮辱女性后道歉。最终,宝洁因发布侮辱女性的虚假广告被广州黄埔市场监管局罚款70万元。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的邓高静律师曾说,“尊重女性不只是道德义务,更是法定义务”。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